东屏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举办第三期“屏娃家长学堂”培训活动

时间:2025-04-21 08:00

2025年4月20日上午,东屏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二楼报告厅内30名来自幼儿园、小学及初中的家长正专注地聆听一场关于“如何制作一日计划安排表”的专题讲座。由该中心臧德生校长主讲的第三期“屏娃家长学堂”在此举行,这场以“赋能成长:亲子共制一日计划表”为主题的培训,为家长们提供了科学管理孩子日常生活的实用指南。

臧德生校长开宗明义指出:“传统家庭教育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家长全权安排,要么完全放任自流。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找到平衡点。”他强调,制作一日计划表的核心在于“与孩子共享决策权”,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灵活调整策略:幼儿阶段可提供有限选择,学龄儿童则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制定计划。这种从“管控”到“赋权”的教育理念革新,参与式决策让孩子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自我效能感。

培训现场,臧校长现场演示了春秋学期和寒暑假期两个版本的一日计划安排表的制定流程:涵盖生活起居、学习任务、家务劳动、亲子互动等八大模块,特别将“自由玩耍”“亲子锻炼”设为固定项目,体现了张弛有度的设计理念。

针对低龄儿童,建议采用“图画+贴纸”形式完成初稿,家长仅作为“文字秘书”辅助记录。这种亲子共创方式更加具象化,表达比数字更让孩子有参与感。

计划表需可视化呈现,张贴在家庭“视觉焦点区”,如书桌前或玄关处。现场家长王女士分享经验:“我们选在早餐桌旁,孩子每天入座就能看到当日任务,现在连提醒闹钟都省了。”

臧校长着重剖析了常见操作误区:一是“家长包办代替”,将计划表异化为控制工具;二是“一劳永逸”思维,忽视动态调整;三是混淆主体,将家长意愿凌驾于孩子需求之上。

针对计划表执行难题,臧校长传授了“三明治沟通法”:先陈述事实(如“今天计划完成度70%”),再表达感受(如“妈妈注意到你在努力调整”),最后发出邀请(“需要调整哪些安排?”)。现场演示的“符号记录法”获得热烈响应——用☆、●、×标记完成情况,配合周/月统计表,让孩子直观感受进步轨迹。

活动尾声,家长们纷纷展示初步设计的计划表。李先生设计的“成长银行”创意引人注目: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可兑换积分,积累到一定额度能实现周末出游愿望。“这种游戏化设计既保证执行力,又避免物质奖励的弊端。”臧校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东屏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将持续深化“屏娃家长学堂”赋能项目,下期将聚焦“《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正如一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这份计划表不仅是孩子的行动指南,更是我们家庭教育的转型宣言。”这场春日里的教育对话,正在为更多家庭播撒科学育儿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