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屏社教:沉浸式陪伴,让成长更有温度 ——“屏娃家长赋能工坊”第七次讲座聚焦亲子活动设计

时间:2025-07-28 09:39

2025年7月27日上午,东屏街道“屏娃家长赋能工坊”成功举办第七次活动,吸引了39名幼小初高各学段家长参与。针对暑期孩子居家时间增多、家长寻求高质量陪伴的需求,本次活动主题聚焦“如何与孩子一起活动”,由东屏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长臧德生主讲,为家长们带来一堂关于“沉浸式陪伴”理念与方法的必修课。

臧德生校长以家庭教育典范蔡笑晚先生的故事开篇,指出其成功秘诀在于“沉浸式陪伴”——将教育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他提炼出亲子活动的“三个黄金原则”:教育融于生活、兴趣为导向、全家共参与。臧校长强调,活动的核心是让孩子感受到“我被爱着”、“我被需要”、“我能做到”,这是健康成长的基石。

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提供了具体的分龄活动设计指南:

0-6岁“播下探索的种子”:重在建立安全感与唤醒好奇心。推荐“五感探索”(触摸、闻嗅自然物)、“共读+表演”(角色扮演绘本)、“家庭小任务”(简单家务),让孩子萌发对世界的兴趣与归属感。

7-12岁“打造能力训练场”:满足其独立与挑战欲。建议“项目式探索”(如共同研究小课题)、“运动+竞赛”(跳绳、规划骑行等),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过程比结果珍贵”。

13岁以上“搭建心灵桥梁”:青春期孩子渴望尊重与平等。推荐“深度对话”(如爬山时交流)、“共同成长”(如一起学技能)、“家庭记忆盒”(记录年度事迹与目标),成为倾听与理解的同行者。牢记蔡氏箴言:“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导师,需要同行者”。

讲座分享了可复制的“蔡式活动”案例,如夏夜“星空课堂”认星座、“家庭故事会”轮流讲述趣事、“生日成长礼”回顾进步。臧校长特别传授沟通黄金公式:具体观察 + 情感连接 + 成长引导。同时提醒需避开三大“雷区”:避免任务打卡、勿只关注结果忽略快乐、切忌包办代替剥夺试错。关键点在于:“先有情感联结,才有教育发生”。   

臧校长强调温暖家庭氛围是“隐形基石”,呼吁家长在活动时放下手机、允许“失控”的惊喜、保持情绪稳定。他提出简单易行的“3个小约定”行动指南:设立每周“家庭活动日”,专注陪伴;用“活动记录本”珍藏童言趣事;每天一句“邀请语”(如“明天想一起做什么?”),赋予孩子选择权。

讲座在蔡笑晚“我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再成长一次”的寄语中结束。一位小学生家长表示:“明白了放下目的性,享受共同探索的过程,才是高质量陪伴。”一位初中生父亲感慨:“‘同行者’理念及时,青春期陪伴需从‘导师’转向‘同行者’。”

本次讲座是东屏街道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赋能家长科学育儿的又一次有益实践。在暑期这段亲子互动黄金期,为辖区家长提供了系统方法论与实用工具箱,引导以“沉浸式陪伴”为纽带,共赴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双向成长旅程,让“屏娃”的成长之路充满理解、尊重与爱的阳光。